科學施工豎標桿
二公司滇中引水楚雄2標施工紀實
歡唱的金沙江水,從玉龍縣石鼓河取水口地下泵站提升后,一路向東,經麗江、大理、楚雄、昆明、玉溪,終至紅河州新坡背,滋潤云南饑渴的35個縣市區3.69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,惠及人口1112萬。這項起于上世紀50年代的"引金入滇、五湖通航"宏偉設想如今正在建設者手中締造,這就是國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滇中引水工程。而引領全線建設“新潮流”的是國內施工勁旅——中鐵十二局集團二公司的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。
直面挑戰 出手不凡
2018年8月,集團公司中標滇中引水工程2標段施工任務。由于工程意義重大、影響深遠,且是先期開工的重點標之一。因此企業高度重視,立即組建二公司以永廣鐵路建設中大獲全勝的原班人馬為主、配備其他精干力量和精良設備趕赴現場。
2標段主要工程包括隧洞3座、暗涵1座、渡槽1座和6座節制閘閥建筑物,總干渠全長約18.8公里。工程難點突出:隧洞總長18.4公里,占比高達98%,此其一;隧洞Ⅳ、Ⅴ級圍巖15.9公里,地質為滇中紅層軟巖,遇水成泥、穩定性差,易變形坍塌,此其二;12.526公里的柳家村隧洞穿越5條褶皺、25條斷層,進口端還有近2公里的淺埋偏壓段,出口端下穿行車密度大的S220省道,風險極高,此其三;隧區富水,又緊臨紅梅水庫,對隧洞及深基坑開挖、高邊坡防護施工影響極大,此其四;隧洞為馬蹄形斷面,邊挖邊襯,施工工藝復雜,此其五。加之管區道路崎嶇、電力緊張、地材緊缺,施工戰線跨越2個縣3個鎮的多個村莊,外部協調難等。施工之艱辛,可想而知。
面對如此嚴峻形勢,二公司一級項目經理鄧伯科率領項目“青春戰隊”,在高標準完成項目駐地“建家建線”、施工前期準備工作的同時,組織全體員工深入學習和認真領會了水利行業的建設規范、標準,以及各項制度、要求,緊密結合管段現場實際,建立健全了項目工程質量、安全、環水保、文明施工、形象進度、成本控制等標準化管理運行體系。并迅速以過人的膽識和謀略將施工生產全面推向深入。
施工初期,他們就果斷在每個隧洞掌子面配置了長41米的全自動液壓棧橋。棧橋跨越底板清渣區、底板澆筑區和混凝土二次襯砌區。橋上供出渣、進料的車輛通行,橋下底板澆筑等則可與掌子面施工同步進行,互不影響、平行作業,為工程整體高效施工奠定了基礎。
如同“U”形的隧洞馬蹄形斷面十分罕見。襯砌混凝土怎樣澆筑?完成的“U”形面如何保護?機械設備和人員如何“無損”通過“U”形面往前施工等,都是“頭疼事”。他們在混凝土澆筑上采取“兩步走”:即先襯下部;后襯上邊。在成品保護上采用“三保險”:即用雙層棉被和隧渣墊平“U”形部位;自行加工弧形矮棧橋,讓混凝土襯砌臺車等“重器”橋上通行;在混凝土臺車上安裝滑輪伸臂及掛鉤,及時吊裝移動矮棧橋等。實施后完全規避了對“U”形部位的傷害,保證了施工的順暢進行。
施工縫和結構縫的防水關乎工程質量,而在混凝土中施作弧形銅質止水片和橡膠止水帶是實現“滴水不漏”的關鍵步驟。市場供應的銅質止水片長只4至5米,需要多次焊接、影響防水效果。他們通過廠家供料、自主研發模具加工整環弧形銅質止水片,并獨創“施工縫和結構縫抽拉折疊式活動鋼端?!?,一舉解決了止水片、止水帶施作工程中的接縫多、固定難等問題,為工程“一次成優”提供了保障。
有軌運輸的大坡度斜井在運送、裝卸、噴射混凝土時一般為:礦斗車將混凝土運至工作面、挖機將混凝土卸下,人工將混凝土鏟入噴錨機,既費工費時,又材料損耗大。對此他們積極進行了技術改造,研發應用了適用性很強的“大坡度支洞斜井有軌運輸噴射混凝土快速運卸系統”。作業時通過電動溜槽把混凝土直接輸入噴錨機,既省去挖機和4名鏟料工人,又每循環工時比原來減少近2小時,混凝土損耗幾乎為零。
一招一式顯威力。工程開工后,項目部管區施工始終以“全面開花、步步超前”之勢闊步前進。
項目經理鄧伯科(中)和工程技術人員人員現場優化施工方案
科學施治 精彩紛呈
滇中紅層軟巖隧洞施工,稍不留神就會下沉、變形、坍塌,甚至引起二次襯砌混凝土開裂,能否戰而勝之,關乎到整個標段施工的成敗,也關乎企業的社會信譽。因此工程一上場,項目部“鄧伯科勞模創新工作室”就確立了《滇中紅層軟巖隧洞變形特性及施工穩定性控制技術》這項科研課題,工程技術人員緊緊圍繞滇中紅層軟巖特性、施工影響規律、施工工法適應性和關鍵參數、隧洞超前預加固技術和工藝、隧洞變形支護控制體系及施工工藝技術等進行綜合研究和探索,在每一次“爬坡過坎”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、提升駕馭復雜地質條件的能力,進一步促進施工生產的順利進行。
柳家村隧洞進口端淺埋,最小埋深只有10米,局部小股滲水。掘進中盡管嚴格按規范實施,但掌子面還是時有下沉,最大沉降量達88厘米,讓施工險象環生。他們及時與建設、設計、監理和有關專家現場會診,在超前大管棚、注漿固結巖體的基礎上,進一步調整支護參數,加大加密鋼支撐,并嚴格按照“管超前、短進尺、強支護、快封閉、緊襯砌、勤量測”原則施作。圍巖沒了“脾氣”,施工進度明顯加快。
柳家村隧洞出口洞門位于S220省道拐彎處的陡坡上、兩者相距僅24.6米。由于山體風化嚴重,隧洞要從省道下面斜穿、風險極大,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洞門坍塌、道路癱瘓,后果不堪設想。他們采用“小切口”綠色進洞。在陡坡上搭設作業平臺,先施工截水天溝、后施作大管棚等,形成嚴密布控、層層設防的“金鐘罩”。在此前提下采用“三臺階七步流水作業法”穩健掘進,最終實現了安全 “大穿越”。
柳家村隧洞2#支洞位于全隧的中間位置,承擔著主洞的攻堅任務。由于圍巖狀況差、涌水量大,加之受到有軌運輸的制約,施工一直步履維艱。為了解決這一“煩心事”,他們超前配置了大功率抽排水設施,但因地質突變、突發涌水防不勝防,致使施工效果不佳。如2019年9月23日,掌子面突水高達每天9000方,雖然及時啟動了應急措施全力抽排,但支洞仍被倒淹150多米,花了20多天才將“水患”處置完畢。針對這種特殊的地質情況,他們及時加長加密加大了超前地質預報,一旦發現前方暗藏著的“水窟”、“水窖”、“水倉”,隨時進行導孔引排。同時對涌水量特別大的地段,采取注漿堵水,抽堵結合,邊抽邊堵。他們還把有軌運輸增至3組軌道,一組用于運送人員,另兩組專用施工生產,全面提高了施工能力。
管段最棘手還有萬家暗涵施工。長度只有111米的暗涵處在大型紅梅水庫下游的魚塘中,一邊是萬家隧洞出口、一邊是柳家村隧洞進口。在無法立足的條件下施作暗涵,需快速抽塘水、清淤泥,并挖斷紅梅水庫灌溉渠和溢洪道,以便于深基坑開挖。而這些必須要搶在2019年4月30日前完成并恢復灌溉渠和溢洪道,以確保水庫汛期正常泄洪和灌溉農田。否則暗涵及兩座隧洞的施工要再等一年。任務壓頭,他們采取集中力量打“殲滅戰”辦法組織施工。項目領導班子成員現場24小時輪流值班,狠抓工序銜接,全面指揮協調;現場施工人員輪班倒,人休機不停,全天候高效運轉。經過近半年的日夜鏖戰,最終按期交出了圓滿的答卷,建設單位專門發來賀電表示祝賀。
科學施工難變易,一路拼搏一路歌。2019年12月9日,項目部將柳家村隧洞1號支洞提前319天安全掘進到主洞,創造了全線支洞最長、施工難度最大、安全風險最高、提前計劃工期最多的多項“紀錄”。到今年3月底,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已累計完成隧洞掘進4000多米,且“安全好、質量優、重環保、文明施工和標準化建設水平高”,工程施工和項目全面建設領跑全線。不僅是先期施工段的“樣板”,而且為全線施工提供了寶貴經驗。
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設管理局兩任局長董繼理、胡朝碧先后多次到現場檢查指導工作,對項目部表示滿意;國家水利部調研組、巡查組,分別前來項目部調研與檢查,均給予充分肯定;云南省副省長和良輝兩次現場調研,對中鐵十二局集團給予了高度評價,要求中鐵十二局集團再接再厲,一如繼往發揮好先鋒模范表率作用,為云南的經濟建設做更大貢獻。云南省總工會還授予項目部為“2018年~2019年滇中引水工程建設勞動競賽工人先鋒號”榮譽稱號。
良好的開局是成功的一半。相信在滇中引水工程未來的施工中,二公司滇中引水楚雄2標項目部這支特別能戰斗、特別能打勝仗的隊伍一定能為大家帶來更多更大的驚喜。
云南省副省長和良輝到現場調研指導工作,對項目部工作給予充分肯定